治国依法成空谈 - 寻求正义路有多远?

2024-09-19 10:51:24  来源:百姓
分享到:

     —新疆铭康冷链集团有限公司身陷政策陷阱、寻求法律帮助道路艰险,值得关注、值得思考,值得助其呐喊!
      接到新疆铭康冷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铭中的申诉,记者姜法理,任公仆于2024 年 9 月 15日对该负责人进行了采访。现将采访内容向社会公布如下:
     记者:您好,今天非常感谢您能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根据您的反映,我们了解到您的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复杂而曲折的事件。
     张铭中:是的,这一路走来实在太艰辛了,可以说,投资初期是欣喜的,中期是伤心的,现在是极为痛苦的!2013 年我们响应兵团第八师一二一团的号召,为了配合兵团“农业结构调整”“减棉增果” 相关文件精神进行了投资。3 月 25 日签订投资协议书后,按照当地政府“边批边建”的政策,4 月 12 日我们拿到开工报告就开始建设了。
     记者:前期的项目建设工作还是比较顺利的,那后来呢?
     张铭中:到了当年 8 月初,土地部门突然要求我们停工,说是供地违法。我们只能停下,这一停就到了次年 4 月。2014 年 4 月又通知我们可以开工,结果,当年完工后,又出现了新问题——我们因为没有合规土地手续无法办理房产证,融资贷款受阻。无法进行二次再投资建设,同时,流动资金链断裂。
      记者:那么面对这些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张铭中:我们从 2015 年初就到处找相关领导和部门希望补齐手续,但都没有进展,相互推诿。后来我去兵团司令部寻求帮助,兵团主要领导开了司令员办公会并下发会议纪要,提出我们和第八师一二一团、西部果蔬有限公司合并经营的方案。
     记者:那后续应该有新的转机吧?
     张铭中:并没有。之后和兵团第八师、一二一团、西部果蔬三家签订审计回购协议,固定资产被他们拿走,但付款环节就开始出现问题了。西部果蔬提出不合理要求——让我们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协议上没有该内容)。可按照税务系统文件,审计资产移交可以不用发票,他们却坚持索要,导致付款无法顺利进行,第八师及一二一团又不作为,让我们陷入两难。无奈之下我们起诉到兵团高院,一审我们胜诉后,一二一团上诉,最高法终审维持一审判决。
      记者:那按道理应该能顺利解决问题了?
      张铭中:原以为是这样。但是第八师一二一团和西部果蔬都不履行法院判决。2018 年 3 月初我们申请强制执行,可时任第八师政法委书记赵卫东却把我叫到办公室,他与时任一二一团政委、天宇建筑公司总经理(涉黑)一起,对我威胁恐吓,强制要求我撤销强制执行,否则按涉黑处理我。我反驳后他立即打电话叫来警察拘留我,最后我父亲无奈让我同意签订执行和解协议书。
     记者:那这份和解协议书履行了吗?
     张铭中:没有。协议书要求 2018 年 7 月底履行,但至今未履行。按照最高法司法解释该协议书应无效,但他们却只认这个数字。因为这次投资,直接导致我们公司损失1.701亿元!
     张铭中:七年来,我“求奶奶告爷爷”般地找兵团第八师、找兵团司令部寻求公平公正,甚至于数十次的跑到北京最高法和国家信访局上访,都没有使问题得到解决。各级似乎都默认了政府这种欠款不还的行为。而兵团第八师现任的领导,都以审查专班的形式,对最高法的终审判决提出各种不合法的质疑,其用意,还是拒不履行最高法的判决,并为他们的下属一二一团政府和西部果蔬公司这种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的行为站台。
     我们本以为依法治国能保障我们的权益,可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政策的反复、部门的推诿、权力的滥用,感觉依法治国成了空谈,我们寻求正义的道路变得无比遥远。我们在这过程中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折磨,甚至于几次就要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希望这样的情况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更期望更多的媒体为我们助力呐喊,期盼问题能够早日得到解决,还我们以公道,还法律以尊严。
      编后语:法治之殇,企业困境折射出的依法治国之考问
     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原则,然而在新疆铭康的曲折经历中,我们看到了法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龃龉。
     从企业积极响应政策投资建设的那一刻起,就被卷入了一场因法治执行不力而引发的风暴。调整农业结构是好事,“边批边建” 本是当地灵活发展需求的一项政策,但在缺乏严格法治规范的操作下,变成了企业的噩梦。这警示我们,政策与法治的结合不能是随意的拼凑,而应是无缝的对接。若法治不能在政策推行伊始就保驾护航,那么后续的混乱与矛盾便难以避免。
      土地手续的波折可谓是法治漏洞的集中体现。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因土地相关问题而频繁受阻,从突然的停工到后续无法办理房产证,每一个环节都暴露出法治监管的缺位。相关部门之间职责不清、信息不共享,导致企业成为 “皮球” 被踢来踢去。这不仅仅是行政效率的问题,更是对法治尊严的践踏。在一个法治健全的环境中,部门之间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明确约束,而不是各自为政、漠视企业的合法权益。
      审计回购协议中的纠纷更是将法治的困境推向了新的高度。规则在不同主体的不同解读和执行中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西部果蔬公司违背协议、违反税务部门文件的无理要求,以及第八师、一二一团的消极态度,都反映出法治观念在部分主体心中的淡薄。法治的本质在于规则的确定性和一致性,当这种确定性被随意打破,市场主体之间的信任基石便开始崩塌。
      而在强制执行阶段的权力滥用,则是对法治底线的严重冲击,也反应出法院执行力的苍白。兵团第八师现任领导及前任政法委书记的行为完全背离了其应有的职责与法治精神,将个人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这凸显出在法治社会建设中,对权力的监督与制衡机制仍需进一步强化。如果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约束,那么法律就会沦为权力的附属品,依法治国也就成为了无本之木。
      兵团,在广大人们的心目中本来就是充满了正义感的神圣组织,不想今天却成了玩弄政策、戏弄法律的强权势力。原本值得信任的组织如今也变成了这样,老百姓还能相信谁啊???
      这一事件是对依法治国理念的沉痛叩问。它提醒我们,法治建设需要全方位、深层次的推进。一方面,要完善法律体系,使法律涵盖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不留死角;另一方面,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让法治观念深入每一个行政部门、每一个市场主体的骨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类似企业的悲剧再次上演,让依法治国从口号变为实实在在的社会治理实践,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筑牢根基。

(责编: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