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问道 问策 问效”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研讨会在浦口区星甸街道后圩村召开,来自全国的基层代表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索如何以“小阵地”撬动乡村治理“大能量”,会上提出,将在星甸建设全国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镇”,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落子星甸,“小镇梦想”扬帆起航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已经成为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据了解,从2019年10月起,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试点县扩大到500个县(市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助于增强民心、改善民生、改变民风。”作为小镇规划的起草者之一,上海海洋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张祖平表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两年的经验表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改进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有助于增强区域内人民的文明素养和信任程度,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九峰山下的星甸后圩,何以成为“小镇梦想”扬帆起航之地?答案源自星甸两年的实践。
据了解,自2018年底,星甸街道就开始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之路,两年过去,已经产生积极成效,在文明实践所(站)的建设和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经验,14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全部建立,文明实践实训基地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把全区域规划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镇’条件已然成熟,并且将进一步带动会展经济、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精神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双腾飞。”张祖平说。
三年行动,小镇规划正式出炉
然而,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镇没有现成经验和既定样板,浦口区作为省试点,地处偏远的星甸街道则是试点中的“关键点”,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镇该从何起笔?
会上,《星甸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镇发展规划》正式出炉,总体目标以文明“星”起,思想沉“甸”为统领,系统谋划,集成创新,品牌建设,围绕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把星甸街道打造成为传播新思想的红土地,引领新风尚的示范镇,探索新实践的孵化器。
规划目标分为一年目标、二年目标和三年目标。经过三年建设,让星甸街道全体居民在思想层面爱党爱国、文明有礼、崇德向善;在行为层面树立起规则意识、诚信意识、互助意识、公益和奉献意识、节俭意识、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在环境层面达到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环境高雅、社会环境和谐、政治环境清明;在生活层面实现安逸、安全、安心,有序、有为、有力,有养、有学、有医、有助。在工作层面构建规范化的组织架构体系、精细化的工作运行体系、标准化的综合评价体系、个性化的品牌项目体系。
不仅有小镇,星甸想做的还有更多:率先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实训基地,创新设立覆盖全街道60个实训点、面向不同群体的18条实训线路,有效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镇的发展能级。
“星甸名片”,打造区域化文明实践共同体
根据《星甸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镇发展规划》,小镇将聚焦阵地建设、项目建设、队伍建设、活动组织等10个方面,并建立评价体系,让星甸街道居民在思想层面、行为层面、环境层面、生活层面、工作层面全面提升,具体从三大方面发力。
高站位,不搞“千村一面”,设立以街道文明实践所“学习广场”为引领,以街、村、组、户四级“学习社”阵地为主体,以农家书屋等为支撑的新思想传播阵地体系,打造群众身边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围绕建设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设立“育星人”乡村学堂,分别面向老年群众、中小学生、就近务工人员开设“九点半课堂”“四点半课堂”和“七点半夜堂”,让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拓广度,围绕“建设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的目标,通过关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文明程度。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确定每周六上午为统一志愿服务日,组织开展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爱国卫生等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基层党员干部以文明实践志愿者身份带头开展工作,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正在“遍地开花”。
提温度,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五大平台,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设立、实施志愿服务项目220个。在集中开展群众需求征集的基础上,依托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化平台,链接“12345”政务服务平台、社会治理大联勤网格化平台,常态化收集群众需求,靶向施策开设主题型、普惠型、特惠型志愿服务项目,逐步形成“内有氛围、外有影响,干部有成就感、群众有获得感”的生动格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来源:浦口区文明办)